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教育出版
      分享到:

      艺术专业课程爱国主义和人文情怀的塑造与研究

        作者:郝梦 邓宇 张斯园2024-04-27 08:46:20 来源:大河美术报

          目前,国内艺术高校对爱国主义和人文情怀的专业课堂塑造路径开展了不同尝试,如何依据艺术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结合艺术专业育人目标,深度挖掘专业课程中爱国主义和人文情怀的塑造路径,成为当下艺术专业课程思政的热议方向。本文从艺术专业课程塑造爱国主义和人文情怀的背景出发,分析其教学现状,指出其发展中所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艺术专业课程爱国主义和人文情怀的塑造路径,以期为艺术专业课程爱国主义和人文情怀的思政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作为培养祖国未来栋梁的关键场所,专业课程中爱国主义和人文情怀的塑造非常重要。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推动国家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人文情怀是高校教育的关键,它决定着学生未来成长的方向,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兴衰。艺术专业课程因其教育方向具有特殊性,艺术类学生普遍重视个人专业技能的提升,对于理论知识、传统文化的修养尚且不足,易出现重个人发展忽视集体价值等问题。对此,艺术类专业课程中如何进行爱国主义和人文情怀的塑造,在课堂中实现润物细无声,育人育才更育德的教学目标,是我们需要探究的重要课题。

          艺术专业课程爱国主义和人文情怀塑造的背景

          随思政教学背景的发展,各高校开始结合其学科特点进行思政教学探索,构建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教育更是高校教育中的必修课。高校教育中,艺术专业课程包含了很多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国画、书法、建筑、剪纸等,授课过程包含了对文化溯源的讲解。爱国主义元素的融入可以增强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继而进行文化传承与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人文情怀是学生对世界感知的记录,代表了人与万物共处的态度。高校课程中人文情怀的塑造,更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面构建自己的人格,从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人文精神。艺术专业课程融入人文情怀教育,有助于学生从理论落到实地,通过实践经历从现实中思考,从现实中提升。在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塑造人文情怀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促使个人发展同社会意识形态协同发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艺术专业课程爱国主义和人文情怀塑造的现状

          单一的教学模式缺乏针对性教育

          近年来,专业课程中塑造爱国主义教育和人文情怀教育的教学模式逐渐增多,传统的艺术专业课程对于爱国主义和人文情怀的融入多以理论课讲授为主,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的形式开展。部分教师一味谈理想、讲历史,固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已经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爱国主义是由爱国情怀、爱国认知、爱国行为这三者共同构成,揭示了个人与祖国的关系,包含了个人情感的表达,代表着维护国家利益的行为活动。艺术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中,大部分爱国主义教育和人文情怀塑造只停留在爱国情怀、情感和认知的表层,对于现实生活中与专业相关的爱国行为并未形成针对性的教学拓展,这也导致很多学生都知道爱国是什么,但不知道如何做。

          固定的理念误区,缺乏实践性教育

          长久以来,艺术学科的教育更倾向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思想政治方面的教学应用相对较少,甚至让教师误认为思政教育只靠通识课程就可以了。高校育才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修养。这也决定着高校思政教育不能只依靠通识课,专业课程爱国主义和人文情怀的塑造也尤为关键。受固定的思政观念影响,艺术专业的课程思政设置更倾向于理论课的融入,对于实践课程的爱国主义和人文情怀的塑造融入较少,使得学生能够学会专业的理论知识,但无法联系社会实际理解各职业的责任感、道德感,导致育人过程中出现育德断层,缺乏具体性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零散的信息背景,缺乏判断性教育

          随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类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便捷。庞杂而又碎片化的信息网对高校学生获取有效正确信息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艺术专业学生个性鲜明,对于专业知识掌握相对较好,但其理论知识较为薄弱,未形成系统的知识架构体系,容易受碎片化的信息影响,缺乏自己独立判断能力,容易出现极端言论或行为。

          对此,艺术专业课程需要多维度、全方面贯彻爱国主义和人文情怀的思政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在专业知识讲解中融入爱国主义显性元素,更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育人隐性元素,及时联系专业发展方向和实际行业进行具体的思政切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综合能力和独立判断能力。

          艺术专业课程爱国主义和人文情怀塑造的路径

          创新教学模式,因材施教

          大思政背景下,艺术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也需根据时代变化,结合学科特点因材施教。艺术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需要结合具体学科特点和学生特征,在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中分别探索爱国主义和人文情怀思政的切入点,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导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主导的从思想到行动的全过程育人课堂。对于理论课程,教师可以从授课知识点中搜寻与生活贴切的问题或现象,从实际出发加深学生的代入感和共鸣感,使学生关注所讲授的方向。教师要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引导学生共同分析、讨论问题,增强学生与所学知识点的黏合度,使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对于实践课程的爱国主义和人文情怀塑造也可以与具体实践活动、实践行业、具体项目相结合,从具象的知识点中对学生爱国主义和人文情怀的情感、认知、行为进行系统化培养。

          优化课程结构,拓宽形式

          艺术专业课程爱国主义和人文情怀的塑造需要结合艺术课程体系,对课程的传统教学结构进行优化,融入实践元素,结合新媒体时代背景,拓宽教育教学载体。传统艺术课程多以专业知识点讲解为重点,教师可优化传统教学结构,对艺术专业科目进行整理,根据其科目内容适当融入实践元素。

          例如,室内设计中,教师可以将适老化设计方案与具体的项目、人群相链接,让学生为现实生活中的特点人群制定设计方案,将最终的设计方案放回设计对象中,接受实验和反馈。通过此过程,可以让学生深刻明白作为设计师身上的责任,以及设计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对使用者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职业感、责任感。除了根据学科特点优化艺术课程的结构,融入具象的实践育人活动,教师还应结合当代年轻人获取信息的特点,拓宽教学载体形式。如根据当代年轻人喜欢的短视频记录热潮,形成故事类教学短视频素材,通过贴近年轻人学习的途径,打破学习场所的限制,形成灵活的娱乐版育人课堂,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提高学生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人文情怀教育的关注度,实现教室外的全方面育人环境。

          更新思政内容,与时俱进

          快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也应该紧跟网络舆论,抓住关键时期对学生进行防范教育。高教爱国主义教育和人文情怀的思政内容应该与时俱进,及时更新。首先,高校应构建好为学生筛选正确信息的教学机制,通过热点话题、热点事件及时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教育,避免错误理念对学生思想的干扰。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艺术专业课程应做好对学生判断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对专业相关的爱国主义和人文情怀元素做到及时更新,在具象化事件上做好学生的思想建设工作,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判断鉴别能力。最后,高校可以借助不同教学媒介,对学生易出错、易混淆的爱国主义问题开展主题活动,增强学生的关注度和讨论度,在探讨中进行思想育人,促使行为育人。

          完善教师建设团队,不断创新

          教师作为艺术专业课堂的主要负责人,爱国主义和人文情怀的思政教育离不开每位教师的钻研与创新。对于艺术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更要不断完善教师建设团队,不断创新教育教学路径,塑造艺术专业的爱国主义和人文情怀教育。教师要在强化专业知识点的基础上,积极寻找新时代爱国主义和人文情怀与专业知识的关联点,并以此为媒介开展全过程育人课程。这要求艺术专业的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储备和思政方法,不断更新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探索艺术专业课程爱国主义和人文情怀的培养路径,形成一支有实力的、高素质的艺术专业课程建设团队,保障思政育人教学的开展。

          结语

          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一个国家前进的动力,是鼓舞和团结人民奋斗的旗帜,人文情怀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意识,不仅有助于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还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核心素养。把爱国主义与人文情怀的塑造融入到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可以为高校艺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全面的素质保证,最大限度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艺术类专业中的价值,让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出更多德艺双馨的艺术专业人才。

          2023年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cgkjg-202361)

          参考文献:

          [1]张王燕.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23.

          [2]史贝珂,郝杰.课程思政融入艺术设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陕西教育(高教),2022(10):18-19.

          [3]李际,王志惠.“大思政”视域下艺术类高校专业课程(群)塑造爱国主义与人文情怀的路径研究[J].艺术教育,2023,(12):273-276.

          [4]张红飞.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呼唤、现实机遇和实践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21(11):145-148.

          [5]许文.新形势下高校青年爱国主义培育的路径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9):59-61.

          [6]任然.高校艺术专业课程思政创新路径探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4,(09):93-94.

          [7]陈莉亚,胡涓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术设计专业软件课教学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4, 40 (03): 151-153.

          (作者均系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艺术设计系教师)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名人堂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944(s)   13 queries